一共有500多人的光明乳業武漢工廠,感染病例為零
由于身處疫情中心,光明乳業武漢工廠能否正常運轉更面臨著全方位的考驗。
1月19日在內部宣布進入緊急管理狀態、20日啟動非典時期應對機制之后,武漢工廠的管理變化發生在一夜之間。消毒是第一步,即從進廠門開始。
上下班時間,每一個進工廠員工都要測量體溫。“只要體溫超37.2℃就不能再進入工廠。”
同時,對廠區的辦公樓、食堂、樓梯等每個角落都進行了清潔和消毒,關閉空調系統。
光明乳業武漢工廠廠長周本桂第一時間啟動非典時期應對機制,員工都很支持和配合,這也是這套機制得以迅速運轉起來的原因。
截至目前,工廠一共500多人,還沒有出現確診病例。
從1月21日開始,原來每天都生產的節奏,調整成兩天生產一次,對產品品種進行縮減,減少人員的流動,“封城”之后的產量降了一半。
自疫情發生以來,雖然光明武漢工廠只供應湖北省,但銷量也呈現上漲趨勢,從最初每天10多噸,逐漸回升,市場需求還在增加。
即便如此,在疫情中提前拉響警報的光明乳業工廠還遠未到放松的時候。“當別人都不供應的時候,光明一定要供應。”
2月15日,鼠年第一股寒潮強勢襲擊武漢。一夜之間,氣溫驟降至近0℃,風雨雪交加,徹骨的冷。
凌晨4點半,這座處于疫情風暴眼的城市空蕩又蕭瑟。穿上羽絨服、雨衣,戴上口罩、手套和帽子,帶上通行證明,張萍珍全副武裝,騎著電動車從家里出發,開始了又一天的送奶工作。
50歲的張萍珍是武漢人,家住洞庭街89號附近,往東北方向走不到一公里便是武漢市政府,往西不到500米則是開設發熱門診的武漢市中醫醫院。作為光明乳業武漢隨心訂一名送奶員,她主要負責江岸區大智街道幾個社區100多戶人家的牛奶配送。
疫情發生之后,還有60多位客戶沒有暫停配送訂單,其中大部分是不便出門的老人,這也是張萍珍在疫情下選擇“逆行”,堅持每天出門送奶的重要原因。
2月14日晚,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知,住宅小區的封閉管理舉措更嚴,除就醫以及防疫情、保運行等崗位人員外,其他居民一律不得外出。張萍珍屬于武漢諸多“保運行”崗位中的一員,即便如此,她的上班時間也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每天凌晨4點半到早上7點半,也就是說在7點半之前必須回到住宅小區。
清點和領取了當天的牛奶后,張萍珍開始挨家挨戶配送。第一個小區是三德社區的友益大樓,分別送到4個單元不同住戶的奶箱中,其中住在7單元的是一對70歲左右的夫妻,其他客戶的年齡大多在50-60歲之間。
當張萍珍將牛奶送到這戶人家時,這對夫妻都會打開一條門縫,在門后說一聲:“謝謝你,這么早又給我們送來牛奶,要注意安全。”
“我也害怕感染上病毒。一般都不會當面打招呼的,送完一戶,就趕緊走,下一戶還是這樣。”
每配送完一戶,張萍珍都會發微信告知對方。為這些街坊送了近十年牛奶,互相早也已熟絡,疫情之后,有近一半的客戶不放心,暫停了訂單,現在續訂的主要以老年人群體為主。
客戶會叮囑她要注意做好防護,也有人說就算不送也沒關系,“只要客戶沒有取消,還是要送”。
在這一場城市與病毒的遭遇戰中,作為保供類企業,光明乳業是武漢封城之后,唯一一家一直保持生產和供應低溫乳制品的企業。在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市實施“封城”及交通管制下,對光明乳業的供應鏈物流,是一場巨大考驗。
從1月26日開始,領鮮物流華中區業務部部長潘協華陸續接到運輸任務,將公司捐贈的物資送往醫院、公安部門、街道辦和基層社區等。
1月27日,將第二批捐贈物資送達武漢市漢口醫院后,潘協華又接到向火神山、雷神山醫院送去4300件乳制品的任務。當天下午3點開始,他調配車輛來到工廠來裝貨。由于人手緊張,潘協華既是管理者,又是司機兼搬運工,他和另外2位同事負責將物資送往火神山醫院,晚上8點,他們到達火神山醫院,3個人花了5個小時才將全部物資卸下,完成這一項任務的時候已經是次日凌晨一點左右。
將捐贈物資送往抗疫一線單位只是領鮮物流華中業務部在疫情期間的部分任務。他們還同時需要負責武漢市內的各大商超、奶站等,以及湖北省其余12個地市低溫乳制品的供應。
武漢光明工廠亟須解決的第一道難題在于交通。為了保障運輸順暢,光明乳業武漢工廠給領鮮物流及其合作物流公司的車輛和人員都辦理了通行證明。
“為了便于溝通,我們建立了10多個微信群,公司內部有湖北應急群、武漢應急群、承運商群等,另外也和湖北省商務廳、武漢市商務局等部門建立了保障群。” 只要在運輸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在群里溝通解決,而這樣的溝通也是常態。
另一道難題則是“缺人、缺車”。疫情發生以來,人員非常緊張,外地的回不來,武漢好多小區則不允許出來;加上在配送過程中需要接觸到不同的人,有部分配送員和駕駛員擔憂、恐慌,但還是有很多人愿意來上班,目前負責物流配送在崗的員工已有100多人。
“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這些崗位還是要有人來堅守。”潘協華說,“大家都有壓力,我們都是頂著壓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