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便宜而美味的貝類
王德才(作者單位:水產集團東方水產交易市場)
貝是個好東西,古代,貝是作為錢來使用的,公元前21世紀--前2世紀,貝類貨幣主要使用于中原地區,后逐步被金屬貨幣取代,先秦時期貝同時具有幣和飾的雙重作用,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直到明末清初還使用貝作為貨幣。
現代人也喜歡貝,那是用來吃的,沿海人更喜歡吃貝類。梁實秋先生寫的《雅舍小品》中說,第一次吃到鮮美的“西施舌”(威海人稱之為“沙蛤蜊”的貝),在他看來,蛤蜊“實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老舍先生更在他的《蛤藻集》中傾注了對蛤蜊的情愫感懷。
廣州黃沙水產市場一家,貝類的批發量就達到每天30多噸,而休漁期后的旺季,這個市場的每天的批發量更是高達40多噸。大連 地方更是了不得,大連海域貝類每年地產量在100多萬噸,光大連盛興一家水產批發市場,一年的貝類批發量高達13-15萬噸,僅雜色蛤一個品種,在休漁期貝類交易高峰時,每天的銷量就高達100噸。
貝類中,就數鮑魚和生蠔珍貴。中國古時叫鮑魚為鰒魚,很早就把鮑魚列為海味八珍之一,俗語講:一口鰒魚一口金,足見此菜珍貴。其中,干鮑更是作為鮑魚中的頂級品質,在漢朝的時候就是美味了,在近代鮑魚更位居于首位,早在公元6世紀之前,中國的食鮑魚文化就已經傳播到了日本和韓國,后來東亞人又把食鮑魚習俗傳播給了整個世界,這也是中國給全世界飲食文化的一大貢獻啊!
好的鮑魚產自澳洲、新西蘭、南非,而日本則以“鮑魚王國”享譽世界,不僅所產鮑魚品質好,更是日式鮑魚吃法花樣多,鮑魚刺身、活烤鮑魚料理、鮑魚壽司、黃油烤鮑魚、酒蒸鮑魚等,味道都非常鮮美。
而生蠔,則有過“窮人最喜愛的美食”——上流社會的珍品——普通百姓家菜肴的過山車似的經歷。在19世紀的紐約,生蠔攤上,一分錢一個,6分錢任意吃到飽。紐約的大街小巷布滿了生蠔攤,當時外地人談起紐約,首先想到的就是生蠔。到19世紀后期,由于人類無限制的捕撈,生蠔開始少了起來,開始變得高大上起來,而隨著如拿破侖、大文豪巴爾扎克等名人毫不掩飾的表達自己對生蠔的熱愛之情,生蠔更是隨之變得高貴起來。隨著養殖技術的提高和養殖規模的擴大,除鼎級生蠔如法國的貝隆生蠔和澳洲的悉尼巖蠔之外,一般的生蠔變得“平民化”。
由于規模養殖,貝類,就是一般的鮑魚和生蠔,早已是尋常百姓家中的尋常菜肴,也早已賣出“白菜價”,一般市場零售價只有幾塊錢一只。當然,“白菜價”的鮑魚和生蠔,與進口的鼎級品,在品質和價格上還是有云霓之分。
普通百姓所吃的貝類,多為蛤蜊、文蛤、白蛤、花蛤、青口貝、蟶子、貽貝、田螺、扇貝、白瓜子、海螺、泥螺等品種。這些貝類,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普通生食、燒烤、煮湯、蒜蓉豆豉粉絲蒸、炒之類,大部分的消費者愛吃貝類水產品,一是味道鮮,二是便宜,三就是容易烹飪。然而,貝類中的大部分生活在淺灘淺海水域,這正是海水中受污染嚴重、重金屬濃度較高的地方,加上魚蝦類本身有極強的排泄系統,而貝類,特別是雙殼貝類沒有,更容易造成重金屬大量沉積于體內?! ?/div>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深圳21類受監測的貝類有7成重金屬超標嚴重,包括帶子、扇貝、元貝、毛蚶、生蠔、花甲、沙白、圣子、鮑魚、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均有鎘超標樣品。事實上,重金屬超標不單限于珠三角。貝類中的重金屬,主要是汞、無機砷、鉛、銅、鎘、鉻,重金屬污染很大程度來自化工企業的偷排污水匯入近海,這種污染普遍存在于我國綿延1.8萬公里地海岸線,從北至南,重金屬污染無處不在。與重金屬超標的累積作用相比,日益上升的赤潮中產生的麻痹性貝病、腹瀉性貝毒等貝毒素,可通過容易富集的貝類,對人體造成具有更嚴重、直接的威脅,另外,有機物污染大多有致癌作用,有機錫甚至能導致性別畸變。
雖然貝類有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的危害,消費者也無須過分恐慌,只要我們買貝殼時挑外殼平滑的,買來后用鹽水浸泡,不吃貝類內臟,充分加熱,燒烤的方法易造成受熱不均、外熟里生,少吃貝類燒烤,只要適當控制,不要太任性消費,也不會對身體產生多少不良影。如果貪圖貝類的便宜和美味,吃得太多,那樣對身體肯定有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