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培(作者單位:五四有限公司)
初春的申城,寒風習習,霧靄沉沉,還余有冬日未盡之氣。可位于奉賢區五四有限公司區域內的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已盡染春色。種植35000余株梅樹、品種達126種的梅園,如今各色梅花已次第競放,香飄數里。熱鬧的優倍首屆上海梅花節主展區就在這里,開放數日來,引來游人如織,整個森林公園已是繁華一片。于是傾慕良久,激動地邀上三五好友,在一個雨過天晴的休息天同游了梅園。
探梅、賞梅是國人由來已久的民俗,中國人對于梅花普遍懷有一種特殊的愛戀之情。應該說,沒有哪一種花像梅花這樣享受著眾口一辭的好評。其實,就梅花的形象看,若是在花中“選美”,她是無論如何難當花魁的。那薄如蟬翼的花瓣,稀疏的花蕊,淡淡的清香,在眾香國里,絕對難以招人眼目,但干百年來,梅仍讓人欣賞、贊譽、詠嘆。歷覽前賢崇尚梅的緣由,我想,多半是源于她的品格。因此,“品逸如梅”常常被用作對一個人品行的贊譽抑或是自勵的標準。北宋林逋老先生生性奇俊,超凡脫俗,終生不愿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直在杭州孤山過著隱居生活,平生植梅放鶴,人稱“梅妻鶴子”,也歷來被傳為佳話。早春時節,大地尚未完全復蘇之時,梅花卻獨自綻放,最早迎接春天的到來。梅花也因這種不畏嚴寒的品格,為歷代達官顯族、文人雅士、布衣百姓所喜愛和稱頌,是為“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之氣節。與松、竹一起并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因其高尚的品格歷來為文人稱頌。唐代詩人李白寫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之語名聞天下。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詠梅》中名句“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家喻戶曉,寫盡了梅花默默綻放、暗香浮動之神韻。中國的文人往往自詡為以天下為己任,而文人們的際遇又千差萬別,各不相同,特別是那些剛正耿直的正人君子和賢達官宦,往往懷才不遇,或是屢遭貶謫,盡嘗階下之苦。而梅花的韻致高格,清雅幽香便往往被他們寄寓遠大的志向,比擬自己的意志和胸懷。如陸游的詩“向來冰雪凝嚴地,力斡春回竟是誰?”王冕也有詩云:“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正是這些古仁人的生花妙筆,給梅賦予了淡泊迷人又孤高桀驁的個性。開國領袖毛澤東的詞中也常有詠梅之句,“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更是寫活了梅花的斗雪吐芳、凌寒傲霜的堅貞品格。
我們徜徉在漫園花海里,盡情地觀賞與品味著來自大自然的早春的風華。只見梅花樹叢蒼勁,彎曲扭轉,小枝青綠,駁紋斑斑。梅花就生在側枝的刺末之上,三五片花瓣托著花蕊,優柔嫻恬?;ò昊虬谆蚍刍蚣t,散發淡淡的芳香,整個人的身心便被馥郁的幽香吞沒了。放眼四顧,紅蕾碧萼綴滿枝頭,遠處,那薄薄霧靄中橫斜的疏影和片片花蕾,真讓人不禁產生天女散花般的幻覺。漫步間來到了唐梅廳,只見兩株高大古樸的梅樹相守相望,這就是梅園的梅王與梅后。梅王為朱砂型梅花中的“墨梅”,花色深紫紅色,是梅中珍品。它枝干虬曲,古樸蒼勁。同根三主干,構成“18”字母的奇特外形,正應了梅以曲為美,以奇為美,以疏為美的三美賞梅評價,堪稱罕見。梅后為綠萼型梅花中的“早花綠萼”,花色近乳白色,色澤明快、誘人,也是稀有品種。梅后姿態高大奔放,色彩冷艷清澈,可謂是光彩照人,清香襲人的花中“美女”。而隨之看到的宋梅廳中的“鐵骨紅”,更讓我們看到了梅花的生命頑強,品質堅韌的天性。那株來自皖南深山的老梅樹,隨著歲月流逝,樹干的一半已枯干若鐵,依然不離不棄守望著另一半生機蓬勃,花枝并茂的枝桿。如此榮枯與共于一體的奇觀,深深感染了我們。
都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盡管生不逢時,命運不濟,而梅卻無怨無悔地傲雪凌霜,年年歲歲按季奉獻出自己的幽香。我行我素,不屈不撓,在苦寒之中“寂寞開無主”,顯現著既勇敢叛逆,又悲壯凄楚的色彩。正是梅的這種秉性,才使她在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大干世界中非但未被擠出局,反而被文人們升華到“歲寒三友”,花中“四君子”的位置。我委實在梅的品行中,汲取了太多太多的教益。梅是在苦寒的背景之下生根開花的,也恰恰是這苦寒,才使她蓄滿了成長的動力??嗪诿?,何嘗不是一份財富呢?人的一生也同樣,心想事成,萬事順遂,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苦難同樣是人生的必含內容。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同樣是一筆特殊的財富,來之不易,自然也不會輕易喪失。人若失去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達觀的心態,還會有生存的信念嗎?
梅花留給人們美的同時,也留給了人們傲霜凌寒、迎雪吐芳的風骨和精神,留給了人們面對困難勇于承擔的氣魄和胸懷。在鮮妍的梅花身上,我們看見了歲寒摯友的雅趣,欣賞到的是酷寒中顯眼的豪情。
天色慢慢昏黃,梅園也變得靜謐深沉,我們在暮靄中離開了梅園,走在林蔭道上,我們猶能感受到清麗的梅花模樣,感受到梅花冰肌玉骨的品性。那神,那姿,那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