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黎(作者單位:上海市東海老年護理醫院)
一年的舊思在淡彩濃墨的七月泛起了漣漪。每年的這個時侯,上海市東海老年護理醫院領導都會帶一批新員工到申城周邊古鎮、園林拓展游歷。去年此時,初到滬地的我們游覽了蘇州獅子林、寒山寺。仿佛間,山水飄渺滌蕩著佛韻古鐘的氣息依舊在耳邊環繞,而此時,開往同里古鎮的車在起伏間再次將我們帶入了嫩藕烏篷的世界。
古鎮舊稱“富士”,唐初,因其名太奢,一度改為“銅里”。那是這一帶尚屬村市,鎮在二十六都九里村。到了宋代,又將舊名“富士”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里”,“乃始稱鎮也”并沿用至今。
同里位于太湖之濱,古運河畔,與蘇州比鄰。整個鎮區四面環水,被鑲嵌于同里、九里、葉澤、南星、龐山五湖之中, 49座古橋又將小島般的土地串為一個整體。建筑依水而立,戶戶鄰水通舟,以“小橋流水人家”著稱。
當我們翻開同里的歷史,這里曾是文人雅士、達官貴人的集聚之地。自從淳佑四年至清末,先后出過狀元1人、進士42人、文武舉人93人。從公元1271年至1911年,先后建成的宅第有38處、寺、觀、祠、宇47座。我們去的耕樂堂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建筑。還有一些清代建筑,嘉蔭堂、崇本堂、退思園、陳去病故居等。這些無比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其建筑的外觀恢弘、造型精巧、宅院相融,空間處理十分優美。她除了原汁原味的保存著徽派建筑明顯的文化精髓,張揚著徽派文化在吳越文化包容下的“文采跌宕”還獨具特色的體現了江南人那種精于算某,寬愛待人的傳統美德。
今天,當你一腳踏進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里,你便進入了五湖相擁的溫馨懷抱之中,“川”字形的那些河流,在這里,你分不清誰和誰的關系,河道與街巷縱橫交錯,高低的居民與寬窄的水巷錯落有致,布局的合理,令人看一眼都心馳神往,宜人的尺度饒有情趣,更充滿了水鄉情趣和古鎮風韻,移舟水面,流連岸邊,那畫面除了詩意盎然,你生不出其他的雜念,就這樣水巷穿插環繞著古鎮的屋舍,遙相呼應。
在悠悠往古歲月中,小河沐浴過無數陰晴雪雨,但它始終帶著大自然的浪漫,迎送著古鎮季節的轉換,滋潤著古鎮世代繁衍的脈絡和歷史延伸,向現代流來。永不歇息的漣漪,蕩漾去多少鴻蒙的落日和曦微的朝暉,帶去千古迢迢的時間,留下萬般渺渺佳話,那佳話便是鐫刻在吳中大地上的歲月章回。
抬眼間,霧靄中走出的曼妙女子,眼眸中寫滿了詩意,誰不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