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本頁 |
讀書的真諦
|
|
|
——由張悟本現象所引發(fā)的思考
?
施? 裕(作者單位:農房集團)
?
曾經紅極一時的張悟本終于走下了神壇。其所著的《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一書,曾經多么的炙手可熱,如今也從書架上撤回。張悟本現象使我對讀書的真諦到底是什么,有了新的思考。難道現在的讀書就為稻粱謀?就那么功利性?
?
本應是精神交流和心靈共鳴的閱讀,在不少人那里卻逐漸淪為謀取現實利益的工具。閱讀是否該如此功利化?是否真如有的人所提出的,這個時代深度的閱讀、有思想意義的閱讀已經不再重要?
?
正如魯迅所言,讀書本來就有職業(yè)的和嗜好的兩種,可見閱讀并不排斥功利性。但是,功利不應等于膚淺,實用不應等于庸俗,智慧也不應等于權謀。可惜當下的國民閱讀在實用性、物質性和身體性迅速增加之同時,審美性、人文性、精神性則日益萎縮,它面向現實的生活而不是超越的理想,停留于身體表層而未能觸及靈魂。這種目標指向性極強的“功利性閱讀”,對讀者而言其實是一種南轅北轍的誤導。
?
真正有質量的閱讀是“長×寬×高”之積,三者應該是統(tǒng)一的整體,三者的結合決定了閱讀的價值。所謂長,即指專長閱讀,是對一個專門領域的了解認識;所謂寬,是指博覽群書,它衡量一個人知識面的寬窄;所謂高,是指閱讀中的心靈感知能力,對世界的洞悉程度和對生命的提純、升華能力。好的閱讀,不僅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能使人們的心靈永遠充滿詩意,能堅守文化感受性、道德同情心和對于人類終極精神價值的追求。
?
過于功利化的閱讀,是閱讀的敵人,它折射了世風浮躁、人心浮華,又助長了這份浮躁與浮華。閱讀傳統(tǒng)的丟失,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國人將失去重要的精神滋養(yǎng)。當然,我們不能僅僅責備讀者的閱讀過于功利,而應認真反思我們的寫作為何不能滿足讀者需求,為何不能書寫真正反映這個“艱難而偉大”的時代的作品。也許,如何破解“閱讀危機”,已經成為一個需要社會、著書人和讀者共同關心的話題了。
?
由張悟本現象引起我的思考,但愿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對讀好書的一種真心召喚,希望大家都能真正明白讀書的真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