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戰勝(作者單位: 上海躍進有限公司人員管理中心)
?
又到中秋月明時,兒時的記憶,不禁又浮現眼前……
小時候,家里很窮,全家6口人,全靠父親一人微薄的工資過活。母親的勤勞操持,加上大冬天手凍得象胡蘿卜一樣,還在為別家洗一分錢一件的衣服補貼家用,才勉強維持一家的生計……
記得那時,能吃上一頓飽飯,在我們姐弟四人看來,已是最大幸福,中秋時能吃上一口正宗月餅,就成了一種奢望。每每看著鄰家孩子咬著月餅,美滋滋的樣子,一股是說不出的滋味堵在心頭,不是因為饞,是因為感到不公:為什么別家的孩子能吃上月餅,而我家卻不能?每到這時,母親總會將我拽回家,流著淚:打小是怎么教育你的?沒出息,真給我丟人現眼啊……
罵管罵,母親還是心疼自己孩子的,買不起月餅,就自己動手做。和好(價格最低的)黑面,再用豬屁股熬的豬油,攪上面粉做成油酥,里面包上紅糖,沒有烤爐,就放到鐵鍋里烙。月餅是硬硬的,樣子也不好看。但我們姐弟四人咽著口水,早早地圍在了母親身邊,等待著這“美食”的誕生……
第一只月餅熟了,母親用刀分成四塊,我們一人一塊,猴急地往嘴里塞,以至于嘴上趟出了燎泡,未嘗出月餅啥滋味。此時,母親會愛憐地摸摸這個的頭,拍拍那個的小屁股,兩行淚順著面頰不停地流。在我幼小的心里,根本不明白母親過節為何會哭?
二哥從小就喜歡做木匠活,他用3分錢一斤,買來生爐子用的劈柴,做了四個月餅模子,打那以后,母親再做出的月餅,上面多了花草、魚蟲等,好看多了,盡管還是硬硬的。
后來,我們漸漸長大了,懂得了大人的艱辛,也明白了母親過節時為何流淚。
后來,我們開始工作了,我和二哥上山下鄉,到農村接受“再教育”,全家,就難得碰上一次。過年,全家聚齊的時候,我們還會翻出早已不用的月餅模子,央求母親做幾個月餅“解饞”,而母親都會樂呵呵地應允。
再后來,我們都成家了,相聚的日子越來越少,而母親也已白發滿頭,我們再也不忍心讓母親做月餅,于是,姐弟四人一人一個,將月餅模子,連同兒時的記憶珍藏了……
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月餅,成了代表中秋的一種象征和禮品,好像沒幾個人愿意“享用”它的甜膩。盡管花樣品種繁多,但,在我的記憶中,還是母親做的紅糖餡月餅最好吃,可是,再也嘗不到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