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本頁 |
淮 安 之 行
|
|
|
——參觀總理故居有感
李 驊(作者單位:上海農場社區辦)
?
我的祖籍在淮陰,作為淮陰人很早就知道周恩來的故居在淮安,遺憾的是一直沒有去過,幾次回老家都想擠出時間去參觀一下,但都被耽誤在世俗的瑣事里,這個行程也就這樣成了一個未了的心愿。
?
9月11日,社區管委會組織干部去瞻仰周恩來故居,總算償了我愿。車入淮安,穿過大街小巷,行至故居門前。古色古香的青磚青瓦呈入眼簾,歷經歲月侵蝕的墻體漸現斑駁,屋頂瓦片的縫隙里生長著無名小草,一代偉人生于斯長于斯,這里有他童年讀書寫字的小方桌,這里有他天天洗漱用水的小方井,在那后花園里還有他嬉戲玩耍的菜園子……通過解說,我們了解了總理的家世,了解到總理憂傷的童年,在這所老宅院里我們9歲的總理相繼去世了兩位母親,他幼小的心靈是何等的傷痛?院子里的兩顆百年老榆樹曾目睹了那心酸一幕,那棵被蟲駐空的“觀音柳”仿佛也在向我們傾訴……
?
第二站是周恩來紀念館。紀念館的整體設計是“人”字型,當中是一個空蕩蕩的門字建筑。通過講解員的解釋,此建筑的寓意為清清白白,兩袖清風。主館的屋頂很像江淮平原上用于灌溉的牛車棚,寓意周總理似老黃牛,一生為人民辛勤工作。充分體現了“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總理人民愛”的主題。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我們瀏覽了總理生前的一幅幅相片,偉人的生平事跡震撼了我們的心靈,在一幅巨大的油畫面前我們駐足良久,那是一幅在東北課堂上的油畫,當先生問及讀書是為了什么時,十二歲的總理一語驚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總理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他一生為中華之崛起鞠躬盡瘁,無論在革命初期還是在新中國成立的征途上,他嘔心瀝血,任勞任怨,他是為人民服務的孺子牛。
?
總理十二歲離開家鄉,為了共和國的宏偉藍圖日理萬機,直至去世都沒有機會回探故里,更甭說衣錦還鄉了??偫硪淮稳ド虾i_會,計劃回一次老家,但由于一個緊急電話使此次行程落空,以至于再也沒有機會踏上故土。那次,飛行員載著總理回北京的途中,路過淮安上空時,飛行員超低空在淮安上空默默盤旋三周,總理俯視燈火闌珊的故里,最后閉著眼睛示意離開,聽到這,我的眼睛自然而然模糊起來。陳列廳里,總理的睡衣疊放在那,穿了二十幾年都不舍得丟,里面是補丁打補丁,我們的總理就是這樣在生活上要求自己,勤儉樸素得讓人落淚。在文革運動時,總理的養女被迫害致死,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都不忘保護革命的好黨員、好同志;在病魔肆虐、啃噬他的身體時,他居然拖著30.5公斤的身軀會見來賓,伏案勞作……總理走了,1976年1月8日的噩耗猶如晴天霹靂,十里長安人頭攢動、哀聲陣陣,巨大的投影再現當年為總理送行的場面。我們屏住呼吸靜靜地站在投影前,隊伍里沒有絲毫聲響,展廳里回響著哭聲和哀樂,我們駐足了很久很久……
?
周總理走了,他一生沒有給自己留下什么,甚至連骨灰都灑向了祖國的山川河流??偫淼囊簧侨娜鉃槿嗣穹盏囊簧?,是黨的楷模,是人民心中最和藹可親的人,他的豐功偉績與日月同輝。這次參觀學習使我們心靈得以凈化,讓我們情感深受觸動。總理之所以受全國人民愛戴,是因為他堅持不懈的對人民付出,他以身作則,廉潔奉公,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人民可以尊重他的遺囑把他的骨灰灑向江河,但人民不會因此而不去緬懷,他可以沒有墓碑,但他在億萬人民心中早已豎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